康达基础给你讲解强夯地基加固原理
发布时间:
2018-05-05
来源:
49图库官方平台
作者:
康达基础
1.动力密实
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用冲击型动力荷载,土体被破坏,土颗粒相互靠拢,排出孔隙中的气体、颗粒重新排列,土在动荷载作用下被挤密压实,强度提高,压缩性降低。非饱和土的夯实过程,就是土中的气相(空气)被挤出的过程,其夯实变形主要是由于土颗粒的相对位移引起。
2.动力固结
用强夯法处理细颗粒饱和土时,是借助于动力固结的理论,即巨大的冲击能量在土中产生很大的应力波,破坏了土体原有的结构,使土体局部发生液化并产生许多裂隙,增加了排水通道,使孔隙水顺利逸出,待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土体固结。由于软土的触变性,强度得到提高。
3.动力置换
动力置换是指在冲击能量作用下,强行将砂、碎石等挤填到饱和软土层中,置换饱和软土,形成密实的砂、石层或桩。
4、整式置换:采用强夯将碎石整体挤入淤泥中,其作用机理类似于换土垫层。
桩式置换:通过强夯将碎石填筑土体中,部分碎石桩(或墩)间隔地夯入软土中,形成桩式(或墩式)的碎石墩(或桩)。 其作用机理类似于振冲法等形成的碎石桩,主要是靠碎石内摩擦角和墩间土的侧限来维持桩体的平衡,并与墩间土起复合地基的作用
强夯地基加固原理
目前强夯置换中常用的三种情况:
1)当地基表层为具有适当厚度的砂垫层、下卧层为压缩性的淤泥质软土时,采用低能量夯,通过强夯将表层砂挤入软土层中,形成一根砂桩,这种砂桩的承载力很高,同时,下卧的软土也可通过置换砂桩加速固结,强度得以提高。动力置换砂桩
2)同上,软地基的表面也常堆填一层一定厚度的碎石料,利用夯锤冲击成孔,再次回填碎石料,夯实成碎石桩。动力置换碎石桩
3)在厚3~5米的淤泥质软土层上面抛填石块,利用抛石自重和夯锤冲击力使石块坐到硬土层上,淤泥大部分被挤走,少量留在石缝中,形成强夯置换的块石层。利用石块之间的相互接触,提高地基承载力。亦类似于垫层中的“抛石挤淤”法,同时下卧层的软土也得以快速固结,提高了下卧层的强度。动力置换挤淤
5.震动波压密理论
强夯时,重锤由高处自由落下,产生强大的动能(振动源)作用于地基土中,动能变成波能,从震源向深层扩散,能量释放于一定范围的地基中,使土体得到不同程度的压密加固。强大的夯击能,使土体表层产生剪切压缩和侧向挤压等,而横波的存在,使土体表层松动,当达到一定深度范围时,只有压缩波(纵波)才对土体起压密加固作用。随加固深度的增加,纵波强度衰减,而压密作用逐渐减少。
49图库官方平台,成立于1995年,注册资金伍仟万元人民币。公司持有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壹级施工资质、特种专业工程承包 资质、市政工程总承包、环境工程施工专业承包、劳务承包资质。49图库官方平台专业从事:地基与基础施工、设计与 咨询服务;市政与建筑深基坑支护、降水;水利水电高边坡锚索及大坝固结灌浆;高速公路边坡防护及生态绿化;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滑模设计与施工及建筑结构加固;特种专业工程施工专业承包市政及环境工程施工。
49图库官方平台,业务涵盖:基坑支护、基坑支护及降水、基坑施工、降水桩基、桩锚支护、桩锚支护施工、桩锚支护设计、基坑支护可回收锚索、地下连续墙施工、桩基施工、灌注桩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静压桩施工、cfg桩施工、潜孔锤引孔施工、边坡防护、边坡防护施工、抗滑桩施工、抗浮锚杆施工、地基处理、地基加固、结构加固、管棚施工、盾构区间锚索处理等工程,欢迎新老客户访问、咨询及相关工程项目合作洽谈。电话:13803863965 公司网站: www.jikengzhihu.cn
强夯,地基加固
相关资讯
我公司中标中铁七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铁路中和苑项目抗浮锚杆工程
铁路中和苑工程位于郑州市二七区中原路与京广路交叉口向北300米路东,抗浮锚杆(单根14.5m,直径200mm,M30水泥注浆,内配3C25钢筋)。
我单位中标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含轨道引入)及配套工程项目桩基工程
本项目桩基工程,包括除钢筋、混凝土、后注浆水泥外的全部材料、机械的采购、运输、场地平整(含垫路)、机械就位、安装调试、钻进成孔、灌注成桩、成品泥浆池采购安装、防护搭设、 提供现场记录数据、资料整理、成孔所钻出土方的清理(堆土位置在本场区内由甲方指定)、桩基施工完成区域清理移交 ,试验桩及桩基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后产生的混凝土碎块、废料、泥浆清理等工作内容亦包含在内,同时还需配合招标人开展所有实验、检测
我公司中标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含轨道引入)及配套工程项目桩基工程
本项目桩基工程,包括除钢筋、混凝土、后注浆水泥外的全部材料、机械的采购、运输、场地平整(含垫路)、机械就位、安装调试、钻进成孔、灌注成桩、成品泥浆池采购安装、防护搭设、 提供现场记录数据、资料整理、成孔所钻出土方的清理(堆土位置在本场区内由甲方指定)、桩基施工完成区域清理移交 ,试验桩及桩基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后产生的混凝土碎块、废料、泥浆清理等工作内容亦包含在内,同时还需配合招标人开展所有实验、检测
德国工程师 F. H. Poetsch 于 1883 年开发了人工地层冻结(artificial ground freezing,简称 AGF)法,用于应对比利时煤矿内渗水问题。这种方法在 19 世纪晚期首次获到认可,时至今日,AGF 虽然与最初的形式相比并无太多变化,但仍然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我们可以利用仿真分析来开发一种更加有效的 AGF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