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挖边坡过陡 现象: 土方开挖时往往开挖后的基坑、基槽边坡比方案中设计的边坡陡,而且边坡下口不直,甚至有的下口部位在基础边线以内,影响基础的施工。 防治措施: 1.在基坑、基槽开挖前,向现场施工人员做好书面交底,交代好基坑、基槽开挖的坡度和施工顺序,不但将基坑、基槽开挖的上口边线用灰线放出,而且将基坑、基槽的下口边线也用灰线放出。 2.基坑、基槽开挖时先沿基坑、基槽下口的灰线开挖,然
正确使用旋挖钻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够延长钻具的使用寿命,那么,旋挖钻具在施工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一、下钻前注意事项: ①、检查钻具周身各处焊接点是否有开焊情况,尤其注意方头、顶板及底板的连接部位; ②、检查钻具钻齿是否齐全以及钻齿的损耗程度,密切关注边齿的损耗程度,以备及时更换,保护筒体不受磨损; ③、确认钻具方头与钻杆方头连接牢固,连接销轴是否完好,连接销轴固定装置是否妥当,以防
旋挖钻机的钻进效率是指在正常工作时,所钻桩孔的总深度与所费总时间之比。影响旋挖钻机钻进效率的因素有:孔深、孔径、地层情况、钻具选配及钻杆型式等。 1、孔深对旋挖钻机钻进效率的影响 旋挖钻机施工中每当钻头装满土后都要提钻卸土,然后再把钻具下到孔底。显然孔深越小,效率越高。钻进效率V=H1/(t1+t2+2H/V1)(m/h)其中H1为每钻进尺量。m;t1,为钻满一斗所需时间。h;t2为卸土时间。
一、案例工程概况 案例工程共采用三种基础,即桩基础、混合基础(桩基础结合开挖基础)和天然浅基础。所有桩基础及混合基础都拟采用预应力管桩直径为φ400、φ500预制管桩,预制管桩型号分别为PHC-400A95、PHC-500A100型预应力管桩。±0.000m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105m-107m之间,试桩桩顶标高详见各栋号图纸,桩长详见各栋号图纸及地质报告,桩端进入持力层大于等于桩长及贯入度控制。
通病现象1:钢筋品牌合同不符 产生原因:不熟悉合同文件,钢筋品牌一般指厂家 产生后果:钢筋品牌与合同不符时,存在计量的风险 防治措施:施工前进行合同交底,材料采购计划中提出品牌。 通病现象2:钢筋规格与设计不符 产生原因:不熟悉设计图,规格包括强度等级和直径大小 产生后果:钢筋规格与设计不符不合格,不能通过验收 防治措施: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材料进场后,根据图纸对进场材料进行验收。
通病现象1:无基础图 产生原因:由于抗浮锚杆设计阶段图纸可能不是最终版本,施工时,基础图标高、抗浮力及地下室位置均可能与抗浮锚杆设计图纸不符 产生后果:抗浮锚杆不能满足主体设计要求,抗浮锚杆报废 防治措施:抗浮锚杆放线前与基础图(蓝图,盖审图章)复核,复核轴线、标高、抗浮力等 通病现象2:未对锚杆编号、分区或编号混乱 产生原因:锚杆编号时,未考虑验收分区,对整个施工区域统一编号,编号随意
(1)塌孔的原因分析 钻进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塌迹象。 造成塌孔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泥浆比重不够或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孔壁未形成坚实泥皮; ②护筒埋置太浅,护筒底漏水导致孔口附近地面被水浸泡; ③孔内水头高度不够,静水压力远远低于土压力; ④清孔时间过久或清孔后停顿时间过长; ⑤钢筋笼插入过程中有倾斜,戳破泥皮造成塌孔。 (2)防治
断桩、夹泥层的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1)断桩、夹泥层的原因分析 ①导管埋深太浅。水下钻孔灌注桩在灌注过程中,最先灌注的混凝土夹杂着孔底的泥渣,总是处于孔内混凝土的最上端,当导管在混凝土内的埋深<1m时,上部混凝土在钻孔内的扩散呈卷吸状态,部分混凝土沿钻孔壁上升与上部浮浆混合;当导管埋深>1m时,孔内的混凝土面呈垂直上升状态,没有发现混凝土与上部泥浆的混合现象在施工中,孔内浮浆过多,而导管因为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