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程师 F. H. Poetsch 于 1883 年开发了人工地层冻结(artificial ground freezing,简称 AGF)法,用于应对比利时煤矿内渗水问题。这种方法在 19 世纪晚期首次获到认可,时至今日,AGF 虽然与最初的形式相比并无太多变化,但仍然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我们可以利用仿真分析来开发一种更加有效的 AGF 方法。
中国学者对土力学的贡献主要开始于古典土力学时期,对土力学的研究始于1945年黄文熙在中央水利实验处创立第一个土工试验室,但是,大规模的土力学研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大量国外留学人员的归来才开始的,60多年来各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也算是中国岩土界对于岩土界前排国家的追赶,在这一期间,我国的岩土工程师们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四位伟大的岩土工程师创立了土力学的四大基本理论:①有效应力原理(太沙基,1936);②达西定律(达西,1856);③单向固结理论(太沙基,1924年)④莫尔-库伦强度理论(库伦,1773;莫尔,1910)。他们奠定了土力学的基础!
1973年,土木工程届大名鼎鼎的Ralph B. Peck发表了一篇长文,总结了一些大坝工程事故中出现的非技术性因素,即我们一般理解的人为导致的灾祸。他发现,很多本可避免的事故,由于各种人为导致的因素,使得它最后还是发生了。这些人为因素并不是单方面的,它们普遍存在于业主、设计师、承包商、监理、专家顾问身上。
Terzaghi的讲座题为“土力学—工程科学的新篇章”,将土力学建立之前的土木工程设计与利用了土力学知识的当代设计进行了对比。Terzaghi的演讲充满雄辩,却又不失简洁,完整地表达出了所思所想。